259米高空,脚下玻璃突然炸开蛛网般裂纹,拍摄者惊魂未定:“那声音吓死我了!”
6月25日上午,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259米全透明观光廊上,一位游客正兴奋地俯瞰黄浦江两岸风光。突然,脚下传来“砰”的一声巨响,一块透明玻璃瞬间布满细密裂纹。游客惊恐地指着脚下:“刚才我的脚在这,就在这,然后这个炸了,那个炸的声音吓死我了!”
这段由游客拍摄的视频在6月26日凌晨引爆社交平台。画面中,裂纹如蛛网般在透明地板上蔓延开来,远处是陆家嘴摩天大楼群构成的都市画卷。视频配文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玻璃都给热炸了,天气太猛了。”
01 全球唯一透明观光廊的惊魂一刻
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官方网站上,这个引发关注的设施被描述为“空中漫步,全球唯一的360度全透明玻璃观光廊”。6 位于电视塔第二大球体的观光廊,自2009年开放以来一直是上海高空观光的标志性体验项目。
视频中裂纹出现的位置,正是这条让游客体验“云端漫步”的全透明悬空观光廊。在社交平台上,该视频迅速引发热议,评论区瞬间被游客们晒出的各种观光廊打卡照片刷屏。
有细心的网友翻出“东方明珠”微信公众号2018年发布的一篇文章,其中详细介绍了观光廊玻璃的技术参数:美国进口杜邦玻璃胶黏合五层钢化玻璃高温烧制,强度比普通钢化玻璃增强100倍,硬度可与钻石媲美。
展开剩余75%文章特别强调:“即使全部碎裂也不会凹陷或坍塌。正常状态下,每平方米玻璃可承重800公斤(国际标准为每平方米承重300公斤),轻松容纳30名壮汉及800公斤沙袋。”
02 官方回应与安全真相
事件发酵后,6月26日下午,多家媒体记者拨打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公开电话。工作人员回应称:“已经第一时间紧急处理了,现在很安全的。”但未透露更多具体情况。
随着舆论持续升温,东方明珠电视塔方面向澎湃新闻作出详说明:6月25日上午,观光廊中一块玻璃确实出现裂纹。为确保绝对安全,玻璃观光廊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三层钢化玻璃结构。
此次事故仅为其中一组的中层玻璃出现裂纹,该组玻璃的外层及内层玻璃完好无损,结构安全性能未受影响。目前工作人员已将这组玻璃隔离,游客仍可在观光廊正常参观。
电视塔方面表示,后续为了更好的观览效果,会及时定制更新受损玻璃组件。这一说明首次披露了观光玻璃的三重安全保障设计,缓解了公众对高空安全的担忧。
03 玻璃“热炸”的可能性与科学解释
上海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成为网民猜测玻璃破裂原因的首要因素。玻璃专家指出,热炸裂现象在建筑领域并非罕见,尤其在极端温差条件下。
玻璃热炸裂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板面尺寸、吸热率和边缘加工质量。玻璃板面越大,受热膨胀后的变形约束力越大,形成的热应力也越强。东方明珠观光廊的玻璃板面尺寸远超普通建筑玻璃,热应力累积更为显著。
吸热率是另一关键因素。全透明玻璃本身对红外辐射吸收率较高,在阳光直射下自身温度迅速升高,与较冷的边缘结构形成温度梯度。当温度差超过玻璃承受极限时,就会导致破裂。
“经验表明,热炸裂通常发生在寒带或温带朝东南的玻璃上,且以早晨、上午最为常见。”一位建筑玻璃工程师解释,“因为环境温度低,玻璃吸收红外辐射后容易与边部形成较大温度梯度。”
04 城市地标的安全管理挑战
作为年接待数百万游客的城市地标,东方明珠的安全管理始终备受关注。这次玻璃开裂事件暴露了高空观光设施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专家指出,城市地标观光设施的安全管理面临独特挑战:既要保证绝对安全,又要维持游客的惊险体验感;既要应对长期的结构疲劳问题,又要抵抗突发的极端天气影响。
此次事件中,三层钢化玻璃结构的设计理念经受住了考验。即使中层玻璃受损,整体结构依然安全。这种 “多重保险”的设计思路,为高空观光设施的安全标准提供了范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高温天气频现,高空观光设施的设计规范是否需要更新?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否应更加重视温度适应性?这些问题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
05 公众反应与行业影响
事件发生后,公众反应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游客表示担忧:“以后再也不敢站在玻璃观景台上了。”另一部分游客则更加好奇:“想去看看那块裂了的玻璃,拍照留念。”
社交媒体上掀起了“玻璃栈道安全大讨论”,许多网友分享了各自在各类高空玻璃栈道的惊险体验。一位旅游博主调侃道:“这是要给游客增加‘碎裂特效’体验吗?太逼真了!”
此次事件也给旅游景区敲响了警钟。国内多家拥有高空玻璃栈道或观景台的景区纷纷发布安全检查通告,强调已加强设施巡检和维护。业内专家呼吁,应建立全国统一的高空观光设施安全标准,并引入第三方定期检测机制。
东方明珠电视塔工作人员面对媒体追问,仅反复强调“已第一时间紧急处理,现在很安全”。直到澎湃新闻深入调查,三层钢化玻璃结构的安全设计才得以公之于众——外层、内层完好无损,仅中层受损。
当你在城市地标的高空观景台欣赏风景时,脚下的玻璃是否安全?这个问题引发了游客们的热烈讨论。有人翻出自己站在东方明珠透明地板的照片,有人则发誓再也不踏足类似设施。
玻璃专家指出,极端高温下的热应力是钢化玻璃的“隐形杀手”。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城市高空设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热力挑战。
当你站在259米高的透明地板上,脚下是繁华的上海,突然听到“砰”的一声炸裂响,你会怎么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高空观光体验与看法。
发布于:浙江省玖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